GANKO,是一種考究。所謂考究,是著眼于自己能夠認同的目標,不斷努力的態度。
人們將具有這種考究精神的人稱為“GANKOMONO”。
跨越地區和不同職業的限制,我們采訪了這些GANKOMONO對工作的考究。
杭州神鋼建設機械有限公司 品質保證課 供應商品質管理Gr長
在駕駛室(駕駛席)的開發中最重視什么?
怎樣才能提高無法用尺寸測量的舒適性
提起建機駕駛室就會使人聯想起鐵板底座和堅硬的座椅,以及塵土和日曬。然而,現代駕駛席設計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神鋼建機生產設計部擔任內飾設計的山本圭司認為:由于作業現場變得多樣化,對怎樣才能進行準確挖掘作業的要求也發生了巨變,不僅僅是能動作就可以,更需要有能夠便于駕駛員得心應手的操作設備。因此,設計應考慮排除操作時的不適感和對“舒適性”的追求。比如過去曾經是需要另選的空調,現在已成了標準設備,以前二手車座椅破損嚴重,現在座椅都經過防水加工,而且,為防止座椅表面被淋濕,還精心研制出了車窗雨搭。
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圖紙上的尺寸,而是對人的行為動作的想象力。“由于駕駛員要長時間在挖掘機駕駛室里作業,在座椅上怎樣動作,怎么用起來最方便,就是設計空間的感覺。會假設自己是駕駛員會怎樣做,考慮自己繪制的圖紙以人為本的意識有多少”。
進一步來說,也要顧慮到設計生產和組裝人員、售后服務和維修人員。在細節方面,內飾樹脂類配件的手感,應注意使用時會不會給人以不適的棱角感。制勝的關鍵是“在只有形狀和尺寸的圖紙上,能想象出多少好用產品的想法”。
在設計開發中,將關鍵部位的設計用語言表現出來并付諸實現。例如,調整檔桿和座椅的位置等。因此,與廣島大學合作開展將肌電圖安裝在操作員身上操作機器,探索人在操作機器時不會產生疲勞的位置等先進的技術嘗試。
“駕駛員在一個理想的位置上能夠以理想的姿勢進行所有操作是最理想的設計。例如,現在的中大型機械可以通過右前方的液晶顯示器進行一體化操作的按鈕和防止突然發生操作失誤的遮斷式乘降鎖定桿,多大程度能將這些配置在駕駛員的手能夠觸及的范圍內,我認為就是想象中的F1駕駛倉。它擁有速度、動力和先進技術,所以座椅應該是駕駛員能夠靈活自如操控的座艙。”
關于操作的舒適性,如果讓你描繪一幅未來理想的藍圖應該是怎樣的呢?
對于這個問題山本圭司邊笑邊回答說“應該是能夠在360度感知的范圍進行的操作,這是機動戰士高達和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世界觀吧!雖然這是我個人的見解。”
山本說去作業現場傾聽用戶的聲音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從擔任市場營銷人員那里聽到的是整體印象,吊桿能不能收的更快一些,動力更強一些等規格上的話題。可我最想知道的是駕駛員實際使用過程中最在意哪些操作細節。駕駛室內想置放清掃塵土和噴霧除霜工具等必需品,應該設置一個物品箱。根據不同的作業現場必需品也不同,在礦山需要雨刮器防止粉塵,周圍沒有樹蔭的需要有三個方向的遮陽板等等。我發現如果不去現場傾聽,上邊的很多細節是反映不上來的。關于內飾,如果是汽車研發人員,一般會有駕駛汽車的機會。但我們沒有可實際使用的挖掘機,平時也沒有操作的機會。所以,不去作業現場就不了解操作具體情況。憑感覺挑選的內飾材料和實際使用的內飾材料的性質有若干不同的地方。舒適性的內涵不僅是在駕駛室感到舒適,最大前提是要消除作業中的不適感。”
在至今為止的設計工作中,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事?
進公司3?4年的時候,第一次負責樹脂配件的設計,好不容易設計完成了配件的形狀,但沒有算上制造時的“誤差”。誤差的增多,會導致成品也是參差不齊,理論上應該可以組裝上的配件實際上卻安裝不上去。最后通過調整支架孔位置得以解決。當時特別著急,是一個比較苦澀的記憶。但學到了東西不是只看圖紙就能完全制造出來的。樹脂配件是產品最后組裝部分,所以要求要更加嚴格。
與此同時,從那個時候開始意識“這個怎么使用?”的問題。電子設備的保護罩,要求做到日常維護保養時不使用工具也可以進行拆裝,而且,不僅要簡單的拆裝作業,實際操作過程中還要求能看得見摸得到。就算靠近內側,如果不設計成位于直線位置,操作起來就不方便。換句話說,要向用戶積極展現‘在這里可以進行維護保養’。所以,除了配件的尺寸外,7?8成的時間用來思考各個細節,在思考的基礎上再去決定配件的尺寸。例如,神鋼建機的機械駕駛室的膠質腳墊分成幾塊便于拆卸水洗。雖然都是細微之處,也都源自于我們的設計理念。
在捕捉用戶細節需求的同時,在生產性和安全性上,為打造新一代建筑機械的舒適性而繼續挑戰。
山本 圭司
神鋼建機株式會社
生產設計部 內裝部件開發組
2005年進入公司以來,一直在內裝部件開發組擔任駕駛室的所有設計開發工作。具體從事座椅、操作桿、內部樹脂類、各種裝置等的布局設計。以安全性和操作性為重要前提,在設計上全面追求不易疲勞的“舒適性”。
株式會社 寶寶城 董事 商品企劃室長
對開發者來說,什么最重要?
永無止境的好奇心以及追求創一流,令世人喜悅的熱情”
大家知道“HARD LOCK螺母”這種螺母嗎?“結構上是松動的東西”是螺母領域的常識,而一擰緊就“絕不松動”則體現了HARD LOCK螺母的卓越技術。“HARD LOCK螺母”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品,不僅在日本國內,在世界上更加引人注目,是被眾多領域采用的唯一技術產品。在聚集了約6千家中小制造廠的東大阪市,今年HARD LOCK工業株式會社將在這里迎來創業43周年,也是紀念若林克彥社長發明“HARD LOCK螺母”的日子。
若林社長通過追求“絕不松動”的螺母的結構,以“追求安全”作為不變的主題。支撐著高鐵車輛鐵軌及橋梁和巨大的建筑。例如,為連接這些物體使用的螺栓和螺母一旦松動,不可避免會釀成重大事故,因此在這些領域存在巨大的需求量,而在當初卻沒有意識到有如此廣泛的用途。當面對這個重大課題時,決不能輕易妥協和滿足,必須“創造一流產品”的想法就是在此時產生的。擁有“開發魂”的人無疑會創造出能夠經受各種用途考驗的貨真價實的產品。事實上,其實力也通過采用HARD LOCK螺母的新干線和各國高鐵、航天飛機發射臺、明石海峽大橋和東京晴空樹等施工現場的實踐得到了充分證明。
其防松效果通過各種試驗得到了驗證。NAS3350/3354(美國航空規格)實驗證明了其優越性能。通過對廣泛應用的單螺母和雙螺母、以及HARD LOCK螺母進行人工加震的實驗方法,計算出單螺母20秒、雙螺母在30秒時發生松動,與之相比,HARD LOCK螺母17分鐘后仍未發現任何異常的驚人數值。
若林社長自幼喜歡發明,戰爭時剛剛10歲的他,就在避難的當地農民家里發明過“播種機”。對于當時十分繁雜的播種作業,他想“難道不能讓播種作業更簡單嗎?”,出于這種動機制作的播種機令周圍的大人們分外高興,也可以說是若林社長吧發明創造的原點吧。
與“追求安全”主題邂逅是他28歲的時候。作為某公司的設計師時,他在國際樣品市場拿回的一些樣品,當他看到防止螺母松動的“鎖緊螺母”時,得到了某種啟發。
“應該用最簡單的結構和最低的成本,制造出能防止螺母松動效果更高的產品”。想出辦法,1小時后立即繪制出簡單的設計圖,第二天進行試制,開發出“防松螺母”U螺母。他就是通過發明U螺母開始創業的。當時,作為一款高效防松螺母,為使產品得到市場的認可進行了艱苦努力的工作,隨后公司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但若林社長并不滿足于現狀,不久他又產生了新想法。因為,有用戶反映這種螺母用在鑿巖機和碎石機等劇烈震動的機器上產生了松動的情況。當一想到螺母用在哪里會出問題,就坐立不安。一定要制造出絕不松動的螺母的想法每天都在若林社長的腦子里盤旋。
對于開發來講,最重要的想法出自哪里呢?關于這個問題,若林社長的答案之一是,好主意誕生于不斷追求一流的“好奇心”和“觀察力”。對日常生活中所有事物都要關心感興趣,有了發現馬上記錄下來。可以說,思考也是一項非常愉快的工作。
就在某一天,他散步來到住吉大社,住吉有一個大牌坊,看到大牌坊的楔子瞬間獲得了靈感。“螺母松動的原因在于螺栓和螺母存在間隙。如果在螺栓和螺母的間隙打進楔子就不會松動了!”。經過廢寢忘食的刻苦鉆研,花費近1年時間,最終實現了“HARD LOCK螺母”的商品化。
“HARD LOCK螺母”的結構采用偏心加工的凸螺母和圓形加工的凹螺母組合,當凸凹螺母擰在一起時,由于凹螺母錘子作用和靠近凹螺母內則凸螺母偏心部分的楔子作用,產生了無論怎樣震動和撞擊也不會松動的狀態。
若林社長解釋說“絕不松動”HARD LOCK螺母的價值毋庸置疑在于其帶來的“安全性”。同時,便于施工和削減成本的經濟效益,也是不爭的事實。
下面舉個例子說明HARD LOCK螺母是如何普及的。當初關西有家私營大企業為防止列車脫軌采用了“HARD LOCK螺母”,結果成為普及HARD LOCK螺母的契機。電車鐵軌,通常為防止螺母松動,安全人員每月都要對螺母進行一次“擰緊”的例行作業,因為當時“無論什么螺母都會松動”,所以采取了以上的習慣做法。但使用HARD LOCK螺母進行試驗后,沒有出現松動現象,而且結構簡單、不需要特別技術進行施工,只是開始設置時的費用比原來的產品要高一些,但可以大幅度消減保養費、檢查維護費和人工費。
對于發明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如何發現產品不足的眼力和在現有產品中找出不足。先社會和顧客所想之所想,這是我的理念。總而言之,就是要讓大家喜歡和高興!。
解決了“松動=危険”問題的高性能和設置后不需要維護的經濟效益。東西發明出來了就知道,那一定是社會和用戶所需要的。
發明“HARD LOCK螺母”后十分高興的若林社長將“U螺母”無償轉讓給了經營合作伙伴,從零開始創立了自己的“HARD LOCK工業”公司。發明出來的喜悅和想讓商品問世的強烈愿望讓他勇往直前。他說“要讓世人喜歡自己的發明,必須擁有用自己的力量讓產品問世的氣魄面對市場”。
盡管如此,市場并非馬上接受了他開發的“HARD LOCK螺母”。若林社長說:“任何一種商品,要得到市場的接受認可,最低需要3年時間”。從派發讓顧客免費試用的樣品,到全力以赴推廣新產品的同時,把之前發明的不糊“煎蛋器”和可簡單安裝的洗手間用“多層手紙架”后銷售,以及通過發明“U螺母”的專利權收入度過了難關。他說:“當時認為1年左右就能走入正軌,結果用了3年的時間。熱情和忍耐究竟能保持多久,這對任何人來講都是個嚴峻的考驗啊!”。
再說明一點,“HARDLOCK螺母”還有更了不起的地方,即“用過一次后,就想一直用下去”的可持續性。作為行業領軍人物,得到用戶的信任后就必須一直堅持走下去。關于這一點,他認為,要創出具有生命力的商品,商品開發才會永無止境。而且,不能貪婪,重要的是先要讓對方開心。
還有就是質量。剛開始推向市場的時候,約50%的產品都會被用戶指出缺點。因此要不斷開動腦筋加以改善,不斷提高商品的質量水平。即使自己認為已經很完美,但用戶想法和我們不一樣,還會不斷指出問題。不斷向市場學習,為社會做貢獻是若林社長的方針。
HARD LOCK工業株式會社
大阪府東大阪市川俁1-6-24
1974年,以開發“絕不松動”、不需檢修的HARD LOCK 螺母為基礎,HARD LOCK工業株式會社誕生了。由于HARD LOCK 螺母的安全可靠性能和經濟實用而贏得世界高度評價被鐵路、橋梁、船舶、機械和建筑等眾多領域廣泛采用,日本的新干線和航天發射臺也采用了HARD LOCK工業株式會社的產品。